top of page

一窺日臺獨立戲院空間與美好


上圖為世界第一張電影宣傳海報,收藏於法國電影博物館。

你知道空間多麼重要嗎?

電影的生日,是1895年12月28日。

那天 Lumière 兄弟在法國巴黎的咖啡聽公開售票,放映了10支短片。

因此,這就成了電影院的原型,電影也因此誕生。

影片最初放映的型式是Peepshow, 如Kinetoscope 都還不算真正的電影誕生。

電影之所為電影,就是最終要交付給一個空間,讓觀眾體驗,才完整了電影。

「公開」「售票」「實體公共空間」「投影影片」「空間社交性」「市場/觀眾」

這些只有「真實場地」才能同時擁有的特性,也造就了電影院之所以迷人,更引發了電影院洞穴、夢境之說。

要澄清的一點是,沒有上到院線的電影,並非就不是電影,

電影自有一套文本語言與藝術呈現,但作品完成後沒有受眾,就不能稱為完整。

有許多真正愛著電影的人,都認為電影院是成就電影美學唯一的場域,即便在數位時代,Netflix等線上平台擁有許多獨家授權的影片版權,甚至2017年法國坎城影展與Netflix爆發出通路上片的議題,仍有一票對電影院情有獨鍾的導演、觀眾堅持,電影院對電影放映的重要性與無可取代性。

這次來看看東京的戲院:

EuropeSpace 是間藝術型的電影院,播映歐美亞洲的電影作品。

清水混泥土雅緻的建築外觀,相當有日本當代建築美學一種靜謐與極簡感。

EuropeSpace經理Masato說,獨立戲院在日本相當難以生存。

電影院看似引進了多種文化的影片,內部貼滿了各式各樣的資訊,規劃得井然有序,一點都不雜亂。

聽說,藝術型的電影院在東京澀谷,也是只有藝文類型的消費者知道這樣的戲院存在。

如果不仔細進去瞧一瞧,可能會以為這就是一間餐廳,事實上這是個多樣化空間的藝術戲院-Uplink,算是藝術戲院裡在澀谷,最具知名度的了,或許是因為他的餐廳廣受歡迎,另外他的放映廳椅子是可以挪動的,因此空間可以依照活動做靈活應變,如此一來,就不必得依靠受電影票生存。

戲院內小小的櫥窗,有定期展示的藝術創作,2014 秋季剛好正在展示立體書,樓上有電影周邊商品販售。

Uplink 創始人Asai一開始在劇場工作,環遊各國,踏遍各式各樣的藝文空間,覺得電影院就是要有多樣性功能,讓食衣住行與各種藝術集結,才能維持生意,當初還說,若我有資金要在臺灣開Uplink分店,他可以馬上來做。(汗顏,當我亞洲富王嗎)

再來是來到了東京的世田谷區,聽說是古著衣物的潮流區,仔細留意某個小路裡,建築物的樓上,隱藏了一間單廳小電影院Tollywood,是一間專播經典電影、國際短片與動畫短片,相當獨具一格的小電影院。Takahiro老闆說他以前也經常來臺灣找朋友。

這是Tollywood內部的照片,狹長型的走道放置大量的藝文資料,當時印製傳單四處發送,還是個很受用的廣告方式吧。老闆支撐起這間單廳47個座位的戲院,真是了不起,有機會還真想再次跟他聊聊,相信現在自己籌辦過節目策畫,比起當年,更有資格跟老闆請教關於戲院經營。

那麼,回來看看臺灣的獨立戲院,這間位於嘉義的萬國戲院,渾身散發了臺灣早期電影院韻味,令人想起法國坎城影展60周年特別邀請各國導演拍攝關於戲院的錦集-「浮光掠影」,裡面那些陳年舊事或荒誕劇情。

這座建築包覆了多少喜怒哀樂與過往回憶呢?只能揣測了。

唯一能夠確定的是,將當初的大林戲院改建成如今的萬國戲院,是由江明赫大哥透過經費申請、親自力行改建、邀請劇組來到老戲院搭景拍攝,才逐漸有了現在萬國戲院的樣貌。

萬國戲院內的復古 柑仔店。

萬國戲院這座空間每個周末邀請大家一同觀賞電影,感受在戲院內與全體觀眾隨著電影劇情情緒起伏,這正可以彌補自己在家裡看電影,一個人無法眾樂樂的缺憾。

電影放映通常伴隨大林漫步的小旅行,江大哥週末都熱血地帶領大家細細品味嘉義在地文化、與商家互動,了解歷史故事。

如果在都市生活急速得感到無法呼吸,記得嘉義大林有個江大哥,他無償地帶著大家漫活漫步,從戲院出發,走到大林之美裡去。臺灣的獨立戲院有如此社會文化脈絡,是新建電影院和連鎖影城無法比擬的本島文化性,況且萬國戲院放的是人情味,而不是電影而已。

Featured Posts
Recent Posts
Search By Tags
Follow Us
  • Facebook Classic
  • Twitter Classic
  • Google Classic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