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!我是CAP - 專案由來介紹
上圖 - Craft Animation Night 2017年3月在The Archivist's放映活動的路邊看版
第一次玩國際動畫單元策畫,是在以夏季主辦的倫敦免費電影結組織(London Free Film Festival, LFFF)之下的Forest Hill Free Film Festival。
暑期是歐洲戶外電影院最熱絡的時期,尤其是夏季聽說只有”兩週”的英國,在雨不停歇的倫敦,在七八月整個倫敦的派對魂都蠢蠢欲動,像香菇一樣到處冒出來的Cinema Event也無所不在的冒出頭來。
藝文活動主要的資訊來源TimeOut雜誌也會出現Out Door / Open Air Cinema之類的專業或專欄,如下圖。
我把這些資訊蒐集起來當做我的寶貝,當初回國苦惱了很久,這麼多雜誌書本要怎麼帶回家,後來把那些還沒有拍照存檔,或想好好私藏的書面資料留著,花了一筆錢把她們海運回台,被說運一堆垃圾回家...。
也因為夏季關於電影的資訊與活動太多,當初為了Forest Hill Free Film Festival做了競者分析,例如這個2016年7月倫敦Pop-Up Cinema資訊,把主要的活動寫到月曆裡,包含活動單位、票價、日期、時間、上映電影選片。
後來發現這種活動主要都把眾所周知的經典電影選為強打片,如City of God, The Notebook,畢竟是對一般大眾所做的活動,活動實際又是倫敦人最愛的社交飲酒,因此有這樣的選片策略可以理解,只是當年Black Star David Bowie辭世,不同活動單位都心有靈犀的選了Labyrinthy,有的要價15鎊,有的免費,就看客官們喜歡哪種活動跟時間點了。
由於2016年唯一給自己的假期跑去參觀Holland International Animation Festival,驚艷手繪跟多媒材動畫可以創作出這般震懾人心的視覺美學,超乎我的想像,加上一般的夏季電影活動都是看到爛掉的經典電影,於是當初就決定要策畫國際動畫短片單元。
順到一題,2016倫敦市區舉辦London Lumiere,那幾天下班累得像半屍體,寒冬還下雨,不過還是跑去見識一下歐洲風行以久的「光之城」這類的活動,其中滿多是投射動畫,結合建築主體做有趣的互動跟創作,這支就是完整的動畫在建築物上做放映,站在那邊差不多要結凍成人體冰塊就是。
回到Forest Hill Free Film Festival。
當初支配給我的預算是零!
舉辦的地點是新開幕的藝廊,路徑還很崎嶇。對此,我覺得有路邊小看板真的很重要...當初在路邊漫遊的時候撿別人咖啡廳不要的木箱,跟朋友借油漆自製手繪了一個木箱看板,長這樣。
考慮到播映是晚間8點,因此去買了8鎊的小燈泡,實際使用變這樣。
另外神秘的藝廊有借我們一個黑板(到晚上就看不見啦),我窩在路邊畫的時候,反而有許多路人問我這個活動是什麼,所以大家要做小黑板,記得要在路邊畫喔,改天辦活動需要志工指引方向,記得請他們假裝畫黑板,藉此引起大家的好奇心。
還有手繪免費電影票跟簽到本,現在自行保留變成專案的筆記本。
還有把放映動畫的名單當作傳單,就這樣一路亂發。
上圖是Forest Hill火車站出口的鋼琴,是真的可以彈的鋼琴,應該是倫敦市提供的,很多車站或大景點都有Free Try Me鋼琴。
我的傳單當時瞬間變身琴譜。
活動當晚一般觀眾大概有20幾個人,加上不合群的團隊全員到齊,現場約快30個人。
當天太緊張,加上一開始器材有問題,我的筆電又休克無法開機,導致我沒有拍照。
放映完之後,我相當震驚觀眾竟然不是問創作者是誰,而是問「是誰辦的活動」,當晚我收到排山倒海而來的稱讚,我沒想過做為一名工作人員,或是活動策畫可以收到讚美,之後繼續玩動畫放映活動,有很大的部份是那晚觀眾給我的鼓勵。
之後,Forest Hill Free Film Festival也有辦戶外電影,我們用充氣螢幕在公園舉行,很多「專業戶外電影觀眾」自備晚餐、零食、毛毯、海灘椅、酒,成群結隊、攜家帶眷,順便溜狗的來看電影,為這次免費電影節放映了美好的終場。
後來,動畫專案就一直放在心裡,當時在咖啡廳當吧檯手,我的客人有很大一部份是創作者,有小說家、動畫師、電影講師、短片導演、平面設計師、舞台劇劇本寫手等,每次遇到他們來店內寫作、創作,我就跑去他們聊動畫專案,後來這些人變成我專案的志工或觀眾XD
開始獨立專案第一場辦在東倫敦The Archivest’s藝廊,我最愛的一場,因為我一直認為「影城」切割了電影跟其他藝術的連結性,這次在藝廊裡被藝術作品圍繞,看著另一種動態的視覺藝術,真是完美的空間!因此後來專案加入了「空間實驗」,讓電影院無所不在,大玩「觀影經驗」這件事。
只要有螢幕跟投影機,無處不是電影院。
當初合作的單位有日本的現代電子音樂公司,官網首頁的預告片背景音樂,就是他們出品的。
也跟日本線上雜誌合作,挑選幾支DotMov 2016年收錄錦輯的動畫作品。
第二場辦在King’s Cross青年旅館Clink,還是要感謝那唯一一次的荷蘭假期,當時住在這間青旅位於Amsterdam的分店,撇見他們有大屏幕跟Movie Day。專案在投企畫時,突然想到Clink或許是個機會,就投了他們的創意部門,Skype線上開會、企畫narrow down往往返返,終於活動成行。
在歐洲辦專案的時候,沒有人特別問我專案是屬於什麼單位,也沒有人懷疑專案執行的可能性,或提出做專案的困難要如何解決,而都是朝著「就這麼做吧!無論如何我加入了!」超乾脆正面的回應,於是專案又因為有了實驗好玩的精神,要在臺灣舉辦首場放映活動。
因為「空間實驗」讓我想辦在特別的場所,有感於臺灣的閒置空間太多,又聽說近來復甦的老戲院,有了空間,不一定有影像內容,如果要播一般電影,會有公播版權費用的問題,他們生存不易,可能更需要活動企劃這部分的加值。於是這次跟嘉義的萬國戲院江明嚇大哥連絡,他相當阿莎力的一口答應了。
這次活動簡單來說,就是邀請大家來看看國際動畫短片,欣賞這些視覺動感的創意力道,也可以親身感受一下何謂文化資產,以及歷史感的老戲院建築空間帶給人的溫暖。
這次要在萬國戲院放映,我希望播放的內容跟「空間」做結合,所以沒有直接拿之前的節目套用,另外組織了「臺灣地景與記憶」主題,蒐羅臺灣現代獨立動畫短片創作,關於在臺灣的記憶、消逝的地景、曾經的過去,透過這些視覺抒寫,在老戲院觀賞,創造出特殊的觀影經驗。
邀請大家來萬國老戲院回到過去,旁觀凝視,我們的島。
很多時後當我們置身其中,會出現許多盲點,迷網當中。同理,當我們置身於臺灣,往往會忽略臺灣的美好,而一昧的崇尚國外文化,與此同時,當我們迎向外來新鮮事,臺灣文化就正逐漸剝落。
這個放映活動希望提供一個機會,讓大家身為一個觀眾,透過臺灣創作者描繪的臺灣島嶼,看見臺灣,或許會對我們生長的土地,有更不同層面的感知與認識。
這次收錄的臺灣動畫有些相當具有社會批判的衝擊,有些畫面18禁,又有些溫柔婉約得讓你掉入失落的哀愁,作品風格迥異,深具創意,相當美好,不容錯過!
此外,外國的創作會在「自我找尋」與「音樂錄影帶」的節目播出,裡頭有英國BAFTA得獎人的作品,也有正在國際影展巡迴中的作品,甚至有隱藏版的日本動畫師的MV,這些令人感動的絕世佳作全都會在這次萬國戲院放映場通通播出。
放映流程大致上會依照這表格走:
這次特別為了「臺灣地景與記憶」主題,除了邀請動畫短片,也試圖收錄相關的創作,包含老戲院的攝影作品、閒置空間的文學創作、老戲院插畫明信片、臺灣地景的手繪地圖創作、動畫相關期刊等。
繼續延續「影像」與其他藝術的結合,透過主題帶領臺灣的創作一起前往萬國戲院。
這次活動意旨在精緻,以及實驗策展的可能性,如果你喜歡,歡迎來萬國戲院走走看看聊聊,映後還有大林漫遊小旅行喔。
---
活動時間:2017年9月2日 / 週六 / 下午3點至6點 放映動畫 / 晚間6點至9點 跟著江明赫大哥漫步大林
活動地點:萬國戲院 - 大林鎮平和街21之7號, Talin, T'Ai-Wan, Taiwan 622
(距離大林車站 步行2分鐘)
Facebook專頁:CineManiac Craft Animation Project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CinemaCAP/
Facebook 活動詳情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events/1916672775271771/?acontext=%7B%22action_history%22%3A%22[%7B%5C%22surface%5C%22%3A%5C%22page%5C%22%2C%5C%22mechanism%5C%22%3A%5C%22page_upcoming_events_card%5C%22%2C%5C%22extra_data%5C%22%3A[]%7D]%22%2C%22has_source%22%3Atrue%7D
官方網站:
cocoliu774.wixsite.com/cinemacap
聯絡資訊:coco.liu774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