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ving Vincent 專案製作的 8 個秘密
Loving Vincent 的動畫專案製作人 Hugh Welchman 也曾參與《彼得與狼》(Peter and the Wolf, Dir. Suzie Templeton, 2006)的專案。Loving Vincent 在 2014 年在 Kickstarter campaign 募資,世界首映於 2017 年 Annecy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Animated Film,並獲得觀眾票選獎,在英國首映是 61 屆的英國電影節 BFI London Film Festival,而英國正式院線開跑之前,又舉行了一次特別放映,映後與英國國家畫廊、導演對談,在各電影院現場連線。
「你這麼想了解他的死,但你有多了解他的人生?」是臺灣發行商 絕色國際 當作電影的slogan
而這篇就以「你這麼想看梵谷動畫,但你有多了解執行專案?」介紹一些有趣的動畫電影製作過程。
1. 125位世界各地的油畫師
選擇在波瀾作為油畫工作室,是因為波瀾對於油畫的學術訓練相當紮實嚴謹,專業的油畫訓練是 5 年。最初只有 20 位畫師,後來由於預算關係,必須將專案執行的時間縮短,需要另外 100 位畫師參與專案,所幸當時有了最初的臨摹梵谷油畫的專案前導影片(teaser),因此當他們在徵油畫師時,收到 15 個不同國家 4,000 名的應徵者,許多國家的人才並不介意自掏腰包遠航飛來波瀾,就為了要參與這項專案。
一般而言,幾乎沒有動畫師受過油畫訓練,而專業的油畫師又有相當鮮明的個人風格,由於這部電影要以梵谷的畫風為主,因此當初徵油畫師時,他們非常需要純正的油畫師,不一定要受過正統的油畫訓練,當初也沒有徵動畫師。
2. 電影油畫皆參照梵谷原真畫作
梵谷畫在油畫布上,我們就畫在油畫布上。我們沒有用一般動畫畫在膠片、用壓力克顏料畫在玻璃上或傳統動畫的方式去執行。梵谷怎麼畫,我們就用一樣的筆刷去畫。油畫師領頭 Piotr Dominiak 去過相關的美術館拍下梵谷的真跡、訪談梵谷美術館的專家,梵谷是如何作畫、哪些繪畫工具他曾經使用過,到底是哪一種層級深淺的顏料他使用過?我們才能如實的擬真梵谷本尊的畫。
前製階段(應該是畫背景的部分),電影畫家全都參照梵谷的原作,並盡力接近原畫。他們發現,梵谷作品的視角超廣角,他將空間以內的所有物件都畫入作品中,讓畫作本身就具有一種分鏡的敘事感。也因為專案一大要點是要竭力仿真梵谷的作品,因此電影當中關於梵谷的過去,使用黑白色調,一是因為將現在式與過去式做時間上的分別,二是因為過去式的時代,剛好是黑白攝影的時代,三是希望仿真油彩部分可以保持在梵谷原作的那些主要場景。
真正的困難點是,在做動畫的時候,製作團隊必須將燈光平均的分布在油畫上,但這樣不像在美術館展示一樣:燈是由上而下聚焦,可以看見油畫筆觸之間力道而產生的陰影,因此如何在動畫的影像上讓觀眾看見像雕刻那類的細節,就是一大挑戰。
一共有 94 幅油畫以仿真的方式繪製,另外有 40 幅畫因為原畫的長寬與電影規格的比例關係需要調整,例如
“Marguerite Gachet at the Piano” (1890),因為原畫相當細長,畫家就必須在左邊與右邊加上內容。
Picture from - https://www.wikiart.org/en/vincent-van-gogh/marguerite-gachet-at-the-piano-1890-1
另外,因為攝影機必須在畫作上垂直移動,“Café Terrace at Night” (1888) 也必須修改畫作。
Picture from - http://www.artsheaven.com/van-gogh-cafe-terrace-at-night.html
電影中一些特別的劇情需要,需要改變白天黑夜、季節轉換,因此專案花了一年的時間「再影像」(Reimage)希望貼合梵谷原作,又要修改成符合電影規格與劇情需要的樣貌。
3. Rotoscope 是真人演出轉換繪畫最常使用的工具
12 天的真人演員實鏡拍攝作業,要將這些演員說話與動作畫在仿梵谷的畫作上,無非是一項挑戰,因為他們發現梵谷的畫就像同時運用了長鏡頭與廣角鏡,或許是因為他在作畫時,經常更換繪畫的角度,造就了非比尋常的繪畫視角。
4. 隨著梵谷學術研究更新細節
震驚世人梵谷割耳事件,究竟梵谷是割下了耳朵?割下一個角?還是整附耳朵?
專案執行人 Kobiela 和 Welchman 在製作電影過程,同時閱讀了許多關於梵谷的研究,在 Van Gogh’s Ear (2016) 書中最近一項新發現,證明了梵谷是割下整隻耳朵,而非一小部分。所以 Welchman 最後決定重畫 3000 幅影格,以符合梵谷真實人生的經過。
5. 梵谷專案 預算 5.5 百萬美元
這個數字對於一般的歐洲電影長片而言相當普通,但這項專案不只是真人演出,還包括上百位油畫師的繪圖與技術,是無法比擬的特殊專案。而專案的預算包含 40% 的預售、40% 私人股票、15% 政府募資(波瀾電影協會、英國稅務信用、英國媒體和 Wroclaw 市),以及製作公司 Break Thru 自行出資占了 5% 。
6. 65,000 幅畫作,僅1,000 幅留存拍賣
每一格作畫以後,都需要刮除原畫、再畫,以完成微妙的動畫變化,因此全數 65,000 幅畫,只剩下部分完整的畫作,其中有 200 幅畫會隨著影展與電影院線發行巡迴展示,其他的 800 幅畫在 Loving Vincent 網站開放給全球線上收購。
7. 為何關於梵谷的死
在 Loving Vincent (2017) 之前,已有四部關於梵谷的電影(Lust for Life (1956), Vincent & Theo (1990), Van Gogh (1991), Van Gogh: Painted with Words (2010)),因此導演想說點不一樣的故事。關於梵谷,許多人談論他的傳言,以及梵谷在與弟弟書信往來那優雅詩意的文字,梵谷的油畫作品非常直接地與人溝通,但他本人似乎在與人面對面互動有困難(因此電影中梵谷只朝像鏡頭看了兩次),這些都是更多關於梵谷的故事,從這個觀點切入,讓我們更理解一點他生前遭遇什麼問題。
8. 1.37:1
這部電影的比例是1.37:1,因為 19 世紀 30、40 年代的好萊塢電影比例是最接近梵谷大部分的畫作,因此沒有選擇 16:9 或寬螢幕比例,剛好也是黑色電影(Noir Film)竄紅時期的電影比例。
最後奉上英國版的預告片。
- - -
Reference:
http://www.cartoonbrew.com/feature-film/loving-vincent-6-facts-first-oil-painted-animated-feature-150443.html
https://www.huffingtonpost.com/entry/loving-vincent-interview-with-directors-dorota_us_59c98cebe4b0b7022a646d19
http://www.skwigly.co.uk/loving-vincent-hugh-welchman/